查看原文
其他

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未来有多稀缺?【人才&实务】

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旨在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促进学科融合,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一方面,以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心,以“需求导向、应用驱动”“项目牵引、多元支持”“跨界融合、精准培养”为基本原则,瞄准“理论、算法、平台、芯片和应用”等急、断、缺的短板领域,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人工智能领域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同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人工智能成为新增备案最多的专业。根据通知结果,共180所学校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



此前,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已同意首批3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教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通知》精神,此前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并持续实施一些列重要举措。“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相关学科建设、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要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方面率先示范、取得突破。


《意见》特别重视多维融合的推动策略。一是学科建设强调“融合发展”,健全学科设置机制,以学科重大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牵引,促进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向更多学科渗透融合;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三是课程体系建设强调“精密耦合”,以“全链条”“开放式”“个性化”为目标,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和应用模块课程;四是评价机制强调“组合创新”,以成果评价为突破口,科学评价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多种成果形式,推进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分类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教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人才评价机制。




      推荐阅读      

“智能财会联盟”共同发起单位邀请函


学术前沿专题回顾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阅读)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19 )AI人机交互趋势研究(2019)阿里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AI驱动算法成功预警武汉肺炎,背后的支撑是哪些?德勤全球机器人卓越中心调查:战略、架构和实践启示当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遇上元学习(meta learning)大共享助推中小企业恢复运营的应急管理研究内部审计的新方法——流程挖掘(Process Mining)大数据审计:五大趋势与五大挑战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与审计标准的新要求


人才&实务专题回顾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阅读)各大高校纷纷开启智能财会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智能财会浪潮已来【南京理工大学】面对信息技术新挑战,开启智能化改革新征程-南理工开展“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诞生记数智战“疫”,智能财务在行动--线上课堂专题智能财务助力千亿级国企山东高速集团战疫情保复工人工智能迎来重大机遇!三部委发文:扩大“双一流”高校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规模


会议动态专题回顾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阅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二届智能财务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勤:智能财务时代已来临 “人机共生”协作模式或将出现元年科技李彤:智能财务的关键在认知智能和生态协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